陕西学院排名 (一)

陕西学院排名

院校专业: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综合类 公办 双高院校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陕西西安市

官方电话: 029-83618125

电子邮箱: zsc12831@163.com

★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 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院校分中心 ★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 ★ 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院校 ★ 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实施院校 ★ 教育部首批“江泰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项目实施院校 ★ 陕西省“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院校 ★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 陕西城镇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 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 陕西省“平安校园” ★ 陕西省高教系统“文明校园” ★ 陕西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 各类奖、助学金覆盖率高达70%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政府批准,西安外贸职工大学(陕西省对外贸易学院)于 2016年12月并入学院。 学院位于古城西安,有长安和白鹿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977.05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3000余名。设有新商科学院(新道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白鹿仓国际旅游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汽车工程与通用航空学院(博世汽车学院、京东通用航空学院)、对外贸易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院系和陕西职业教育(应用技术)研究院、乌克兰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开设54个专业,其中有“双高计划”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4个、陕西省重点专业1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14个,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院系2个。 学院秉持 “立德树人、质量强校,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坚持“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大合作、大联盟、大培训”的办学理念,以“扎根西安,服务陕西,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打造现代服务业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地”为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德技并修,千天向上”为校训,确立了“全省第一、全国领跑”的办学目标。学院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五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先后组建了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白鹿原文化研究会、白鹿原互联网+果业(樱桃)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发起组建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和企业共建了“混合制”、“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模式的二级院系,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院建立了一支由省级教学名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带头人,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00余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2%。 学院遵循 “专业建设与专业群协同、与产学研协同、与周边产业及文化资源协同”的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了10多个融“教学、实训、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开设了28个订单班。建有校内各类专业实训室2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省级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6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88个。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为30余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进行技能考核鉴定。 学院坚持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德技兼修、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 “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学生创业空间,建有“陕西职业院校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陕西建筑工程技术检测中心”、“怡亚通全球供应链电子商务中心”。近3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300多人次;毕业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9%,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学院注重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口支援中高职院校 5所、对口支持县乡职业教育中心12个。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韩国、新西兰、印尼、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了联合办学与学术交流的协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分别成立了中澳、澳中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多次派员出国交流、进修研读,2018年开始,已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 学生毕业时发给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我院学生都有资格按国家规定参加 “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过线率达到70%。学院还为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和接受远程教育提供学习便利条件。

其他信息:

陕西的大学主要有: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石油大学 、西北政法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外国语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榆林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培华学院 、西北大学、延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业学院、西安邮电学院、陕西中医学院、榆林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财经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材料补充:

1、西北大学的简介:

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2、西安交通大学的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环 太平洋大学 联盟、C9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3、西安工业大学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安工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兵工七子”)之一,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国家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西安全面创新改革高校试点单位、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

青藏铁路的资料 (二)

0 引 言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修建铁路面临诸多全新的技术难题,因而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亦是新的课题。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第5标段北起昆仑山北麓的西大滩,南至不冻泉,全长47.91 km.在该段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线路经过地段均为高海拔地带,海拔高程大于4500 m的地段有近40 km,最高为昆仑山垭口4776 m.低含氧、低气温、低气压及大风速、强辐射、强雷暴的恶劣自然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严寒缺氧所造成的人机工作效率下降。二是线路全部位于多年冻土区地段,且穿越冻土区边缘的高温冻土地带及融区。该地区多年冻土的退化和融蚀、季节融化层的冻结和融化、不良冻土物理地质现象等均对铁路工程建筑物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使得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不仅在设计原则上有别于一般地区,而且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配置及检测手段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这些危害外,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亦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五标段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

1 工程概况

本标段线路穿越西大滩断陷盆地、乱石沟峡谷区、昆仑山垭口、昆仑山垭口盆地及不冻泉河谷地带,地质、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独特,工程量大。

西大滩断陷盆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植被不发育,其间小冲沟较发育,第四系地层较厚,多以冲、洪积圆砾土及卵石土为主,为岛状、片状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上限2.8 m-3.5 m,厚度5 m-20 m,冻土平均地温高于-0.5℃,以少冰、多冰冻土为主。

昆仑山区:属中支低丘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植被稀少,海拔4500 m-4800 m,以古冰川、现代冰川作用及寒冻风化地貌形态为主,石海、石冰川、冻胀丘、冰椎、融冻泥流、滑坍等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多年冻土上限1.5 m-2.8 m,厚度60 m-120 m,年平均地温-0.5 C°-2.6 C°,属于稳定和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高寒冰凉冻土所占比重较大,约48%,且含冰量分布不均匀,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该标段主要工程量大:路基土方在531.40万断面方(内多年冻土50.43万断面方);道碴为13.26万m3;各种桥梁32座10764延长米,其中大桥、特大桥为18座,1万延米;隧道一座1686延米;涵洞83座,近2000横延米。

本标段工程集中,工程量大,工期紧,于2001年7月1日开工,所有主体工程2002年12月20日达到铺轨条件。

2 施工组织原则

针对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施工原则:“抢隧道,抓路基,保桥涵”“多机械,少人工”。

根据总的工期要求,本标段控制工期的工程是昆仑山隧道。在昆仑山隧道施工安排上,要突出一个“抢”字。同时,利用有利季节,抓好路基的填筑和路堑开挖施工,促进桥涵施工。

针对高原特点,特别是缺氧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人员要精干,多使用机械,少用人工。机械能做的事情坚决不用人工做;内地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到现场做;山下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到山上做。

3 施工组织方案

3.1 组织机构

组建高效精干的指挥机构。设中铁五局(集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和总工程师之下设各子公司项目部和各职能部门,组成配置装备精良,技术熟练,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专业队伍。

3.2 施工目标

3.2.1 工期目标

①冻土北界至望昆站 开工日期:2001的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竣工日期:2002年6月30日。

②望昆站至隧道进口处 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③隧道 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主体工程2002年11月完工,2002年12月31日达到铺轨条件。

④隧道出口至不冻泉 开工日期:2002年3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⑤全标段竣工日期 全标段竣工日期为2003年7月1日。

3.2.2 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青藏铁路验收的有关规定。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站前工程优良率达到90%,房建工程优良率达到50%,四电工程优良率达到95%,全标段创部级优质工程,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3.2.3 安全目标

1)杜绝重大伤亡事故;2)控制年负伤率在2‰以下;3)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3.3 资源配置

1.人力资源

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自然环境,考虑轮换休养等因素,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1.3倍系数配置。配足技术管理、科技攻关、医疗保障等人员。

2.机械配置

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内燃机械的功率降低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尽量采用电动机械。但目前土石方施工的挖、装、运、碾压机械仅有内燃型,选型时应选用带涡轮增压装置的机型,并配有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由于本标段无电网电源可用,全部采用自发电形式,所以发电机为关键设备之一,在配备和布置上需认真研究解决。

3.生活后勤

制定了《高原施工人员营养指导书》,在格尔木设生活采购站和食品加工食堂,尽量将各种食品生料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减少施工现场烹饪作业程序。严格按人体所需营养进行配餐。各种食品每天由专用冷藏车送往各工点。

4.医疗卫生及防疫

在格尔木设医疗康复中心,负责伤病人员的治疗休养。在昆仑山隧道进口四项目部设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作业人员现场急救工作。并设防疫站负责全体参建人员的防疫及监护工作。

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工作目标为:

对参建职工进场前进行全面体检和进场后作定期体检;提前进行工地环境交底和医疗保健卫生教育。除在昆仑山隧道进口设医疗急救中心外,分散营地设医疗保健站。以预防和自我保健为主,医疗护理为辅,增强全员抗病保健意识。要对每个职工身体状况跟踪观察记录,医护人员和领导者要掌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同时按规定缩短工时,尽量以机代人,减轻劳动强度,保护体能。按规定进行劳动保护,科学配制营养膳食,注意防寒保暖,防疫防病,必要时进行补氧和服用增氧药物,要备足急救用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为了维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队伍实行部份轮换和短期休息,保证不发生冻伤和病亡。尽一切努力把急性高原病控制在3%以下。

3.4 施工方案

3.4.1 昆仑山隧道

根据昆仑山隧道多年冻土及高寒缺氧等特殊环境,特别确定以下施工原则:一是“多打眼,少装药,弱爆破”,二是“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三是“多机械,少人工”。

昆仑山隧道按四个口五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即进口工作面,1#横洞工作面,出口工作面,2#号横洞工作面(含2个工作面)。各工作面的具体计划施工长度如下:

进口工作面:进口里程为DK976+250,计划施工到DK976+940,计划施工690 m.

1#横洞工作面:1#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876+940,计划施工DK976+940—DK977+200,施工长度260 m.

2#横洞工作面:2#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977+500,计划施工从DK977+200—DK977+786,施工长度586 m,设两个工作面。

出口工作面:出口里程为DK977+936,计划施工到DK977+786,计划施工150 m.如某个工作面施工进度比计划快,可继续向前施工,直至贯通。

具体施工方法:

在未形成有轨运输之前,采用人工钻眼,光面爆破,分断面台阶开挖,轮式机械出碴及运输。形成有轨运输后,采用三臂台车钻眼,光面爆破,全断面开挖,立爪装碴机、电瓶车、梭矿出碴。衬砌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液压式衬砌台车施工。对于软弱破碎地质或浅埋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并遵循超前支护及短进尺的原则。

防排水结构和隔热保温层施工:防排水结构和隔热保温层是昆仑山隧道特殊和关键的结构组成部分,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对保证昆仑山隧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国内外对高密冻土地带隧道防水、隔热保温层的施工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进行大量调研和性能比较,试验选定合适的防水、保温材料,并完成现场防水、隔热保温层的工艺试验,从而制订出隧道防水、保温层施工方法和工艺,以及防水板接缝处理方法和接缝质量检测方法,为昆仑山隧道防排水、隔热保温层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的施工工艺,确保防水、隔热保温层的施工质量。

3.4.2 桥梁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尤其是在多年冻土区施工桥涵的特殊要求,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结合试验采用各种新的监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充分注意冻土环境保护,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施工完毕后将地表复原。

1.桩基础施工

根据青藏线的地质特点,基本上可不用护壁。成孔机械主要为旋挖钻机,可备部分冲击钻,尽量采用干法成孔,以处理钻进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和较硬岩石。

对于按冻结力设计的桩,承台施工前通过监测桩周地基土的地温,待桩周地基土充分回冻后,方进行承台施工。或采用人工降温方法加速回冻,满足工期要求。

承台及桩基在季节融化层范围内部分需进行特殊处理,以减少冻融对桥基产生的力学作用。

2.桥梁墩台施工

采用低温早强耐久砼,对墩台另外露面必须设置保温保湿系统,保证墩台身砼强度在高寒干燥的环境下仍能正常发展。

3.4.3 涵洞工程

本合同段涵洞大多为矩形涵,应采用集中预制、汽车吊拼装的方法,以达到集约化生产和保证质量的目的。

3.4.4 混凝土工程

1.主要技术要求及难点

由于5标段低含氧、低气温、低气压及大风速、强辐射的恶劣自然条件,必须采用特殊砼,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及技术难点有:

①保证混凝土浇筑后,在周围介质为负温条件下(不同施工时间,其负温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要求。

②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侵蚀性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③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 MPa)及拆模强度,以满足进度要求。

④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应具备良好的耐低温性、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和可泵性。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由于施工量大、要求特殊,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外加剂的优选、复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到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质量的检验与控制等整个工艺过程,均需制定一系列有效技术措施,并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确保本标段内混凝土施工质量。

外加剂的选用是在昆仑山区这种特殊自然环境下保证砼获得设计所需特殊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本标段选用外加剂如下:

①昆仑山垭口以北桥涵基桩选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防冻剂,墩台身选用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防冻剂和早强剂复合使用。

②昆仑山垭口以南桥涵基桩选用低温早强耐久耐侵蚀混凝土适用的早强、防冻、耐侵蚀外加剂。

3.4.5 路基工程

1.工程概况

本标段区间路基填方382万m3,挖方102万m3.站场土石方47.4万m3,填渗水土5.7万m3,路基加固及防护土方24.8万m3,铺设复合土工膜2.96万m2,土工格栅54.7万m2,PVC管(Φ30)16.3万m,聚胺脂板12.8万m2,浆砌石5.5万m3,C20钢筋混凝土3.1万m3,C25钢筋混凝土2.4万m3.

2.施工方法

本标段路基工程采用平行流水作业,主要采用机械施工,机械不能施工的边角地段,采用人工和小型机械相结合的方法施工。

凡影响正线施工的改路、改移光缆、改移输油管道工程先行施工。挡护工程配合路基土石方,采取连续作业、快速施工;排水工程随土石方的进展及时安排施工,路堑顶挡水埝先修筑。

有基底处理和片石通风环境的地段先行开工,为路基填筑创造条件。高含冰量冻土段的路堑施工期应尽量选在寒季,若受客观因素制约必须在暖季施工时,应组织快速施工,并有隔热遮阳措施,确保路堑边坡和基底的冻土融化前将隔热层修筑完毕,避免产生热融滑坍和热融泥流的病害。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医务人员(陕西|西安|宝鸡|咸阳)-(检测中心排名)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奥律网其他栏目。